中国经济观察网 | 手机客户端 |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揭秘十五运会与残特奥会海底源火采集幕后故事,专题科普讲座开讲

作者:杜玉梅    栏目:热点    来源:金羊网   发布时间:2025-11-03 15:59   阅读量:7833   

内容摘要: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李钢通讯员杨帆李早花 图/主办方提供 11月1日,一场汇聚深海科技与体育精神的海洋专题科普讲座在广东科学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讲座向公众解密第十五届全运会与残特奥会海底源火采集的幕后故事,更带领公众走进我国...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钢 通讯员 杨帆 李早花

图/主办方提供

11月1日,一场汇聚深海科技与体育精神的海洋专题科普讲座在广东科学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讲座向公众解密第十五届全运会与残特奥会海底源火采集的幕后故事,更带领公众走进我国自主深海科技的“硬核世界”。

本次讲座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工程师、“十五”届全运会“源火采集”执行组副组长冯强强主讲。作为源火采集装置方案设计、研发与集成的核心负责人,冯强强现任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技术方法研究所深潜室主任,长期深耕海洋调查技术与深海机器人研究。

冯强强以《“海马”号深海采火记》为主题,将“为何奔赴深海采火?”“源火采集地选在何处?”“如何突破技术难关实现深海采火?”等公众关切的问题深入浅出地向公众娓娓道来,带观众近距离感受我国科研团队的创新实力。

据冯强强介绍,源火采集的关键地点锁定在南海“海马冷泉”这片深海中的“绿洲”,是因为这里不仅是独特的生态秘境,更蕴藏着可燃冰等珍贵资源,而前往“海马冷泉”完成采火任务的核心装备,正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海马”号4500米级遥控作业型潜水器。

据了解,作为国家863计划重点科研成果,“海马”号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研发,历经6年攻关实现了我国大深度遥控潜水器自主研发“零的突破”。其最大工作水深达4500米,配备主从式7功能与5功能机械手,可精准完成定高、定深、定向作业,至今已在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西太平洋矿产资源勘探等任务中屡立奇功,曾发现我国管辖海域首个海底巨型活动性“冷泉”,还曾荣登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创新驱动”彩车,斩获“两院院士评选201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自然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多项重量级荣誉。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科技局、广州市海洋地质调查局联合主办,广东科学中心、广州科普联盟共同承办。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