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观察网 | 手机客户端 |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

商业化落地:真假储能的分界线

作者:笑笑    栏目:产业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21-10-28 16:45   阅读量:19460   

内容摘要:储能已成为许多企业的“甜蜜烦恼”。虽然它可以更有效地配置新能源,但企业也面临着投资大、利润难等问题。 某光伏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目前大型光伏电站的审批中,除了考虑用电问题外,还需要配置光伏制氢等一些储能设施项目,否则很难获得审批。回...

储能已成为许多企业的“甜蜜烦恼”。虽然它可以更有效地配置新能源,但企业也面临着投资大、利润难等问题。

商业化落地:真假储能的分界线

某光伏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目前大型光伏电站的审批中,除了考虑用电问题外,还需要配置光伏制氢等一些储能设施项目,否则很难获得审批。回看这个周期,光伏电站一般需要6到8年,特殊项目可能需要10年左右。加上配套的储能设施,这个周期还会进一步拉长。即使对于强大的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来说,这也是不小的成本。

目前“可再生能源储能”的成本主要由新能源开发商承担,但获取收益的途径仍仅限于发电和上网。在企业看来,储能成本的增加并没有直接给原有的商业模式带来新的变化,储能项目被认为是“鸡肋”。一些企业为了应付差事,推出了“假储能”项目,让储能成为一种展示。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很多储能企业提出了自己的经营计划,希望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都承担一定比例的储能成本,但如何分摊成本、如何收费成为难题。

储能产业的春天来了。但说到商业模式开发和成本核算,不仅是企业,行业内的专家也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脚印”已经成为储能行业的尴尬。

除了储能电站开发、土地、接入、并网验收、融资等方面的投资,更严重的是企业未来可能连建设成本都投不进去。目前大部分储能电池使用锂离子电池,一辆锂离子电池车的需求导致上游锂钴资源急剧增加。然而,储能电池需求爆发后,没有人能估算出原材料的价格。

另一方面,氢能储能行业处于起步阶段,上下游渠道尚未打通。新能源制氢的成本远高于化工制氢。在规模效应和下游市场需求井喷的情况下,氢能储能商业化仍在探索中。

目前电能储存和氢能储存的技术都是迭代的,在技术方面几乎没有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真正限制储能产业的是如何将其商业化。公告发布后第二个交易日,药明巨诺股价单日猛涨28.09%,报收28港元/股,截至9月9日收盘,其股价为235港元/股,市值近百亿港元。据其发布的2021年半年报,目前药明巨诺尚未实现盈利,期内亏损81亿元,瑞基奥仑赛是其首个上市的产品,不知凭借这款产品,能否在下半年扭亏为盈。

资本市场在过分关注上游龙头企业的同时,也要关注新能源项目运营公司,上下游合力推动商业化,让储能行业走得稳、走得好。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