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观察网 | 手机客户端 |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伴随着技术和产品优势更广泛地得到认可

作者:夏冰    栏目:财经    来源:东方财富   发布时间:2022-02-15 21:34   阅读量:16060   

内容摘要:日前,中自科技正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将加快在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的创新。 此次IPO,中自科技募集资金净额为14.07亿元,将用于新型催化剂智能制造园区项目,汽车后处理装置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国六b及以上排放标准催化剂研发能力建设项目,...

日前,中自科技正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将加快在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的创新。

伴随着技术和产品优势更广泛地得到认可

此次IPO,中自科技募集资金净额为14.07亿元,将用于新型催化剂智能制造园区项目,汽车后处理装置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国六b及以上排放标准催化剂研发能力建设项目,氢能源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研发能力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等用途。

今日中自科技登陆A股,开盘该股直接低开27%破发,开盘后跳水一度跌超15%。

突破外资催化剂技术垄断

据招股说明书披露,中自科技是一家专注于环保催化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我国移动污染源尾气处理催化剂领域的少数主要国产厂商之一,并积极探索其技术在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等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目前,中自科技主要产品是应用于各类天然气车,柴油车,汽油车和摩托车尾气处理的催化剂,以催化单元的形式或将催化单元及其他器件封装于金属外壳中后以封装成品的形式进行产品销售尾气处理催化单元是尾气后处理系统的核心部件,安装在发动机的下游,通过氧化还原等催化反应将内燃机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和颗粒物转化为水,二氧化碳和氮气等无害物质

在环保催化剂领域,以巴斯夫,庄信万丰,优美科为主的外资企业历史悠久,技术积累深厚,品牌影响力巨大,外资催化剂厂商在中国的整体市场占有率在71%以上我国企业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和产品追赶,在自主品牌车辆以及商用车等部分领域取得了一定突破,其中中自环保,威孚高科,贵研铂业,凯龙高科及艾可蓝的生产规模较大

中自科技表示,经过对催化材料与环保催化剂逾15年的长期研发,该公司已突破外资催化剂巨头的技术垄断,开发出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新一代尾气处理催化剂,取得11款天然气发动机型国六公告,5款柴油发动机型国六公告以及439款汽油车型国六公告。

目前,中自科技基于下游行业的发展情况和公司资金实力情况,重点布局重型商用车尾气处理催化剂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了解到,中自科技已实现向玉柴,云内,上柴,柳机动力,小康动力等主流发动机厂和重汽,一汽解放,北汽福田,大长江等主流整车厂批量供货,中自科技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尚处于小试阶段,尚未进行批量生产

根据相关数据计算,中自科技2019及2020年天然气车催化剂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1.10%,20.69%,在天然气重卡领域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0.55%,48.55%。

研制成功第一代铂碳催化剂

伴随着技术和产品优势更广泛地得到认可,以及资金实力的增强,中自科技正积极拓展轻型商用车和乘用车市场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中自科技透露,将根据排放标准实施进度和市场发展情况,发展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处理催化剂,工业 VOCs 治理以及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等环保催化剂的其他应用领域产品目前,中自科技已研制成功第一代铂碳催化剂,具有活性高,稳定性好,电化学活性面积大,低成本等特点

据介绍,铂碳催化剂是将铂负载到活性炭上的一种载体催化剂,主要用于燃料电池的氢气氧化,甲醇氧化,甲酸氧化以及氧气还原等化学反应与传统化工用铂碳催化剂不同,用在氢燃料电池的铂碳催化剂,铂担载量一般高达20%以上,对纳米铂颗粒的粒径,分布均匀性等均有较高要求,规模化制备难度非常大,国内目前尚处于研发阶段,产品主要依赖进口

2018年~2020年期间,中自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37亿元,10.01亿元和25.7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76.89%,呈持续快速增长趋势。

此次IPO,中自科技募集资金净额为14.07亿元,将用于新型催化剂智能制造园区项目,汽车后处理装置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国六b及以上排放标准催化剂研发能力建设项目,氢能源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研发能力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等用途。

中自科技表示,将紧跟国家政策,利用自身环保催化剂领域的深厚技术储备持续推进研发氢能源燃料电池催化剂,加快智能制造升级,努力实现公司经营业绩的稳步增长。。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