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个人银行账户安全管理的风险提示
作者:苏秦 栏目:新闻 来源:中国经济观察网 发布时间:2025-10-25 18:39 阅读量:8889 会员投稿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共享屏幕”、“AI换脸”等人工智能类诈骗、“虚拟货币”“区块链投资”等以高收益为诱饵的诈骗方式,严重侵害消费者的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为维护消费者的账户资金安全,防范各类风险,中国银行福建省...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共享屏幕”、“AI换脸”等人工智能类诈骗、“虚拟货币”“区块链投资”等以高收益为诱饵的诈骗方式,严重侵害消费者的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为维护消费者的账户资金安全,防范各类风险,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重视账户与支付安全,筑牢账户安全防线。
一、筑牢个人信息保护防线
个人信息是保障账户安全的核心屏障。消费者应妥善保管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短信验证码、U盾等关键信息,将银行卡与身份证分开存放,避免因同时丢失导致不法分子冒用身份。勿将身份证、银行卡、手机等重要物品转借他人,避免因信息泄露导致账户被盗用。建议定期修改账户密码,设置包含字母、数字、特殊符号的强密码,避免使用生日、连续数字等简单易猜的组合。若发现银行卡丢失或被盗,立即通过银行客服热线或手机银行进行挂失,及时冻结账户,防止资金损失 。
二、警惕网络与电信诈骗陷阱
1、 防范钓鱼网站与虚假链接:牢记银行官方网站地址,访问银行官网或使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正规应用商店下载APP或输入官方网址,不打开、不点击短信、邮件、社交软件中非官方渠道发送的链接,切勿在非银行官方服务渠道输入个人隐私信息,避免个人账户信息被不法分子盗取。
2、识别虚假客服与诈骗电话:不法分子可能通过社交软件、电话等方式,以熟人、亲友或公检法等身份,套取信任后骗取账户信息。请牢记,银行、司法机关等正规机构不会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要求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或索要账户密码、验证码。若接到自称客服,以“账户异常”“交易失败退款”“积分兑换现金”等理由诱导转账或提供信息的电话,务必通过银行官方客服电话核实,切勿轻信对方说辞。对涉及资金转账的要求,务必通过多种方式核实对方身份,避免上当受骗 。
三、规范账户使用与操作行为
1、安全使用电子设备:保持良好的设备使用习惯,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操作中途离开时,应将手机/电脑锁屏或者退出银行客户端/网银页面,避免在公共WiFi环境下登录手机银行、网上银行进行相关操作。安装可靠的安全防护软件,定期对手机、电脑进行病毒查杀和系统更新,及时发现并修复系统漏洞。
2、谨慎管理第三方授权: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时,确保选择正规、信誉良好的平台。仔细阅读平台服务协议和隐私政策,谨慎授权第三方应用访问银行账户信息,避免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绑定大额资金账户。定期查看第三方支付平台绑定的银行卡信息,对于不再使用的平台或业务,及时解除银行卡绑定,避免第三方违规获取个账户数据,保障资金安全。
3、合理设置支付限额:根据自身日常支付需求,在银行APP或网上银行中合理设置单笔、日累计及月累计支付限额。对于风险较高的支付场景,如大额网购、境外支付,可适当降低限额,即便支付信息泄露,也能减少资金损失。
四、加强账户日常监控与管理
1、定期检查支付记录:养成定期查看银行账户交易明细和支付记录的习惯,至少每月核对一次资金流水,仔细核对每笔支付的时间、金额、交易对象,若发现异常交易,如不明扣款、非本人操作的支付,立即联系银行客服,申请冻结账户、查询资金流向,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2、及时更新预留信息:若手机号码、联系地址等预留信息发生变更,请及时通过银行网点、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官方渠道进行更新,确保能及时接收账户变动提醒和安全提示信息,以便第一时间发现风险并采取措施。
3、安全处理废弃凭证:对于不再使用的银行卡,应及时前往银行网点办理销户手续,并将卡片剪角作废,防止被他人捡拾后冒用。日常交易产生的各类凭证,如转账回单、取款凭条等,包含重要的账户信息,不要随意丢弃在公共场所,应进行粉碎或撕毁处理,避免被不法分子回收利用。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